《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希建华先生应邀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作报告  

作者:liangleming 时间:2012-12-28 点击数:

20121227日晚,应我院张宝辉教授的邀请,《开放教育研究》(CSSCI)编辑部主任希建华老师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作题为“中国学术与中国期刊”的报告。

在报告当中,希老师首先解释了“核心期刊”与“影响因子”等概念,指出发表在一般刊物上的论文不一定都是一般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上的论文也不一定就都是好文章。他将历届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统计为支持的证据表明现存的职称评审与核心期刊第一作者文章数量挂钩存在不合理性,提出将职称评审与核心期刊脱钩;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具有前瞻性等是由同行评审专家决定,而不应只是由所发表的期刊是否核心来决定,采用代表作制度应该值得考虑。随后希老师谈到了他在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一些审稿的心得和对投稿作者的期望,包括如何确定文章题目、摘要的要求、要重视参考文献等,选题要以小见大,重视研究规范,推崇实证研究。希老师认为,学术论文的篇幅应该至少在一万字以上,才能较好地展开论述与严密的论证。在报告中,希老师也提到了《开放教育研究》为进入SSCI而开展的一系列努力的工作,期刊本身的定位和刊物的内容都力争与国际接轨。希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开放教育研究》成功背后的不断追求卓越的历程。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现在是中国远程教育唯一的一本双料核心期刊,在进入CSSCI来源期刊的杂志中,《开放教育研究》是排在第一位的,2002年时影响因子突破了0,首次达到0.5552003年达到了0.5582004年进入了CSSCI来源期刊,这是中国远程教育领域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有如此记录的期刊。2008年继续以0.900的影响因子进入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现在的影响因子是1.456

希老师的报告既体现了《开放教育研究》与国际“接轨”的举措和历程,也指出了相应的困难和挑战。例如他现在对论文的中文题目和摘要等的翻译都是请在海外学习和工作十年以上的大陆出国的学者来审校的。张宝辉教授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了中国学术与国际“接轨”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手提电脑是从新加坡回国前买的,电源的插头是三个粗脚,而中国的很多电源插座只能接受更窄小的细的三角的插头,所以需要一个“电源转换器” (Converter)来一方面可以接纳三个粗脚的插头,另一方面链接国内的插座的三脚插头。我国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乃至教育研究的国际化需要一批这样的中外文双语,懂得国际和国内教育研究范式和方法并且有意愿和能力起到“电源转换器”功能的学者。

《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希建华先生应邀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作报告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师范大学张宝辉教授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