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胡立如
电子邮箱:huliru_nju@163.com
教育背景
2008年9月——2012年6月 南京大学
学士学位,教育技术学专业
2014年9月——至今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在读,教育技术学专业
研究方向:学习科学与技术
论文题目:学生作为共同设计者的应用策略研究——基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双语课程的实践探索
2016年9月-至今 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校区)
交换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系
工作经验
2012年7月——2012年11月 苏宁大学,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培训专员
协助培训新员工,为各部门开发培训课程
2012年12月——2014年8月 战略规划部,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规划部长
规划与管理集团人员编制,协助设计职能部门组织架构
获奖情况
2015年9月——2016年6月 陕西师范大学厚德奖学金
2014年9月——2015年6月 陕西师范大学厚德奖学金和积学奖学金三等奖
2012年5月 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2009年9月——2012年6月 南京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1年4月 江苏省第17届运动会女子足球队普通组银牌
2010年12月 “艺术,让生活更美好——南京大学学生艺术创作、创意大赛”三等奖
2009年9月——2010年6月 南京大学优秀团干部
2008年9月——2010年6月 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和一等奖
2008年9月——2009年6月 南京大学优秀学生
出版物
胡立如. 关于国内教育游戏的五大矛盾[J]. 中小学电教,2015,09:39-42.
胡立如,张宝辉,周榕. 从软件进化的视角看网络学习平台的演变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6,01:72-78+128.
胡立如. 渗透创客文化解构与重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J]. 中小学电教,2016,Z1:26-29.
韩燕娟,张宝辉,胡立如. 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1:36-43.
胡立如,丁静静,马颖峰,张宝辉. 时间限制对沉浸体验的影响机制——基于教育游戏情境的实证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6,02:113-120.
胡立如,迈克·雅各布森,张宝辉,丁静静. 教育游戏情境中时间限制对沉浸体验的影响机制[C]. 第二届教育国际会议论文摘要集. http://educationconference.co/2016/
胡立如,迈克•雅各布森,张宝辉,宋灵青. 翻转还是不翻转?超越教育潮流走向基于研究的课堂——访悉尼大学迈克•雅各布森教授[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5:138-141.
胡立如. 混合学习:超越技术,走向教学结构的设计[C]. 2016年混合学习国际会议论文集. http://www.aimtech.cityu.edu.hk/icbl2016/
胡立如, 张宝辉. 翻转课堂与翻转学习:剖析“翻转”的有效性[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4).
胡立如, 张宝辉. 混合学习:走向技术强化的教学结构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4).
项目实践经历
2014年9月至今 参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导论(双 语)》科研项目,担任项目助研和助教工作。已跟进该课程研究生层次两轮,本科生层次两轮
2016年7月11日-22日 参加北京大学2016年研究生暑期学校“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
2015年9月 担任第十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志愿者,负责接待外宾;
2015年7月13日-24日 参加北京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暑期课程学习并获得课程结业证书;
2015年4月-2016年4月 参加两届西安学生领导力论坛以及相关活动;
2014年10月-11月 参加无障碍技术支持的国际会议前期筹备工作,并担任志愿者,负责会议宣传及翻译等工作;
2011年6月-2012年6月 主持《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本科专业创办总结报告》研究项目,组建核心团队共6人,指导教师1名,各年级联络人8人,最终形成500余页调查书稿(内附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