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辉教授参与南京大学“全球化视野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暑期学校授课活动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3-08-26 点击数:

 

经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批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获准承办2013全球化视野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暑期学校(2013714-28日)。本届暑期学校是基于南大教育研究院科研和师资力量,并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授课,采用讲授、专家报告、工作坊、分组交流、专家点评、实践考察等多种学习交流方式,围绕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教育体制改革与机制探索、教育质量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变革、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五大模块,共同交流和探讨最新研究成果与学科前沿动态,共谋中国教育改革与教育学科创新与发展之路(http://edu.nju.edu.cn/zbh/news/?340.html)。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宝辉参加了暑期学校的部分筹备工作。通过了解暑期学校学员的情况,张宝辉教授设计了两个学生参与的工作坊。第一个工作坊为“ iMTV教学创新体验工作坊 A Workshop on iMVT Innovation)”。

iMTV教学创新体验工作坊”介绍:从中国到美国到新加坡再回到中国,虽然经历许多变化,张宝辉教授没有改变他利用教育技术改变科学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初衷。 根据他本人在过去十四年里基于课堂和学校的教育技术整合研究,本工作坊首先介绍了他和团队合作者们从模型和可视化技术融合的iMVT科学教学创新模式的形成、设计、实施与改进。通过对iMVT教学创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的简介,对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挑战、行动路径及成功因素进行了分析。工作坊推荐了三个iMVT软件:vLab (化学)NetLogo(多个学科)和 Pedagogica (多个学科)(英文界面),参与者可以根据兴趣在工作坊开始前至少熟练掌握一种软件。希望和大家互动,共同探索相关的理念、实践、挑战及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iMVT=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quiry-based science learning, 模型和可视化技术融合的探究科学学习(创新模式)]

第二个工作坊为“ 英文教育论著写作与发表的两个案例分析 Two Cases of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Work Publication)”。活动分为两个阶段:1 翻译一篇中文著作章节: 学员将被分为近40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承担一小部分翻译及相关的工作,然后小组汇报及总结经验; 2)从研究项目谈起,介绍一篇SSCI英文文章的写作过程。

英文教育论著写作与发表的两个案例分析”工作坊介绍:张宝辉教授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担任了教育技术/科学教育/学习科学领域的一些中英文学术期刊(其中包括若干SSCI期刊)的审稿人、编委或副主编等职务。利用以上经验,本文以翻译一篇中文著作章节和了解一篇英文SSCI文章的写作过程为例,通过学员参与具体活动和亲身体验,一方面展示中国学术“走出去需要注意解决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说明高质量的英文文章的发表不仅仅要靠英文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研究本身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引领示范作用。[一般而言,教育研究领域的SSCI期刊英文文章,如果所做的研究是非实证的,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贡献,就很难得到发表。]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员,本次暑期学校在每个晚上还安排了两个小时,按照学科请希望展示自己研究计划的学员先做汇报,然后由两位教授和同专业的同学点评和提供反馈。张宝辉教授的授课及点评得到了学员的好评和感谢。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在两周的时间里顶着酷暑每天花10个小时参与活动,而且还要花时间写反思日记并对他人发布在网络论坛的反思日记提供反馈。学员们的认真态度和努力对于提供近乎义务服务的张教授及很多暑期学校的授课教师也算是莫大的安慰了。

张宝辉教授的更多介绍可以参看:http://edu.nju.edu.cn/zbh/


     张宝辉教授参与南京大学“全球化视野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暑期学校授课活动
    图一  iMTV教学创新体验工作坊
 

张宝辉教授参与南京大学“全球化视野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暑期学校授课活动
    图二  英文教育论著写作工作坊
 

张宝辉教授参与南京大学“全球化视野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暑期学校授课活动
    图三  学员报告讲评



转载时请注意版权,表明信息来自: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宝辉教授团队网站 http://zhangbaohui.snnu.edu.cn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师范大学张宝辉教授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