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师生参加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举办的教育研究国际会议(ICER2015)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5-10-28 点击数:
2015年10月14日至16日,由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主办的第十六届教育研究国际会议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召开,来自16个国家的大约300位教育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课程与教学系陈晓端教授、教育技术学系张宝辉教授与2014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李鹏飞应首尔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的邀请参加了本次会议。参会经费由首尔大学教育学院资助。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未来教育设计:理论、实践与政策”,旨在为解决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的前沿研究提供思考空间,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为所有的参会者提供交流学术思想观点,促进合作与研究网络提供了平台。
在本次会议上,陈晓端教授做了题为(教师教育者的元教学行动:意义与途径)的邀请报告。在分会场的报告中,陈晓端教授向与会人员讲解了元教学的定义、功能及其实践样态,说明了教师教育者的元教学行动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中元教学行动缺失的表现。报告最后,陈晓端教授对自己作为教师教育者的元教学实践做了回顾,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并回答了 相关的提问,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张宝辉教授做了题为“Design Research for Education Innovations”的报告。在报告中,张宝辉教授首先对报告中的关键概念以及设计研究的定义做了解读,指出会议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设计,但是任何的教育创新如果没有严谨的方法论的支持,如果没有从创新设计、到实施、评价、完善等多重迭代循环就难以做到从创建到成熟,从而在课堂中做到可持续和可扩展。然后他介绍了iMVT以及WiMVT项目中的模型和可视化技术融合的探究性科学学习模式设计所经历的上述过程,通过他和同事在新加坡近六年的经历展示了设计研究在教育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现场参与报告会的会议代表对张宝辉教授介绍的项目实施过程及教师准备等提出了问题,张教授做了细致的回答,现场互动积极,气氛热烈。
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简称首尔大,位于韩国首尔,是韩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世界著名大学、亚洲顶尖的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首尔国立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和东亚四大学论坛(BESETOHA)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East 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的重要成员。首尔国立大学在2014-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全球大学第31位,亚洲大学第4位,韩国大学第1位。在2013-2014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全球大学第44位,亚洲大学第4位,韩国大学第1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中排名全球大学第26位,韩国第1。据悉,此前我校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已分别与首尔国立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 (http://se.snnu.edu.cn/search_show.asp?bh=727&type=news&search=首尔:)。根据备忘录的约定,截止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一名体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被国立首尔大学教育学院录取为2015级博士研究生。
张宝辉教授和李鹏飞同学被邀请的另一项工作任务是帮助建立两所大学附属中小学之间的合作。10月13日下午,张宝辉教授应首尔国立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在首尔国立大学教育学院会议室做了题为“Introduction to the Affiliated Schools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的报告,参会者有首尔国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全泰源(JUN Tae-Won) 教授、副院长金燦锺(KIM Chan-Jong)教授、首尔国立大学附中附小校长以及教育学院的部分教师。张教授首先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与教育学院的情况,包括教育学院设置的各个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现状,向与会者介绍了教育学院招收国际学生及招聘博士后或教师的信息。然后,张教授详细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以及对外合作办学学校的基本情况,指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的中小学的部分领导表达了愿意增加了解和寻求合作的意向。报告最后,张教授对韩方院长、教师及附属中小学校长们的提问进行解答。在泰国排名第三的泰国农业大学(Kastesart University)教育学院的院长Surachai Jewcharoensakul副教授和副院长也介绍了该大学教育学院与附属中小学的合作项目,使我们对泰国的教育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图1 我院师生参加会议(左起:张宝辉教授,陈晓端教授,硕士研究生李鹏飞)

图2 陈晓端教授做邀请报告

图3 张宝辉教授做邀请报告

图4 张宝辉教授向与会代表做报告介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与合作学校
消息来源:http://se.snnu.edu.cn/The_development_of_dynamic.asp?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