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技术支持的学习研究国际论坛在我校圆满闭幕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5-11-02 点击数:
2014
年11月22日
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 “无障碍技术支持的学术研究国际论坛”的会场报告和闭幕式在我校雁塔校区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举行。这个会议得到了西安乐博士机器人有限公司部分经费资助。上午会场报告分为主会场报告和分会场报告两大部分。主会场报告由蔡奕渔副教授主持,主要内容有:荷兰温德斯海姆大学的魏水莲(Sui Lin GOEI)教授作了“通过辅助技术帮助阅读障碍学生”的报告,介绍了荷兰的教育体系,讲述了为帮助阅读障碍的学生制定的干预计划和补偿软件,最后就这些辅助技术举了一些案例;苏州园区仁爱学校范里校长作了“3D体感游戏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发展的实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特殊教育学校实践案例”的报告,介绍了学校研发的基于云平台的IEP个别化教学管理平台,重点展示了Kinect体感游戏在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表达、沟通交往、伙伴关系及兴趣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化发展水平中具有的教育康复效果;南京大学江惠坤教授作了“怪才生的大学数学教育”的报告,首先讲述了在数学教育中的模型构建方面取得的成就,着重展示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南京大学(NTU—NJU)合作研究的新项目,借助于三维黑板(3D Blackboard)工具实现可视化建模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张宝辉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中国教育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文献研究”,研究指出中国在信息与通讯技术支持的特殊教育一方面有更多的研究,关注到不同类型特殊教育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相对于中国高校和特殊需要人群的需求来讲又显得非常少,尤其缺乏相关的实证和干预研究。他和合作者提出加强相关研究和健全特殊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温德斯海姆大学莱克斯·斯塔姆(Lex Stomp)教授和莱布克·玛丽斯(Marlies Rijbroek)博士作了“关于天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的报告。首先斯塔姆教授简述了荷兰以及荷兰特殊教育管理的方法,然后莱布克博士讲述何为天才儿童及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在常规教室和特殊学校满足天才学生的需要。
分会场报告一由台湾东华大学杨炽康助理教授主持。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张钰哲作了主题为“特殊需要教育的情绪学习游戏”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情绪学习游戏:心情忍者,并对游戏的内容设计和游戏的实验结果做了重点阐述;博士作了“虚拟海豚馆和自闭症儿童的设计”的报告,重点介绍了虚拟海洋馆的设计,以及这个项目取得了一些效果;分会场报告二由中国重庆师范大学郑俭教授主持。南京市盲人学校张伟老师作了“盲校初中物理触摸图设计建议与制作方法”的报告,首先介绍了触摸图的相关概念以及使用触摸图的条件和制作触摸图的原由,并对于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大量插图,提出了一些制作触摸图的选择建议和使用盲文刻印机制作触摸图的方法;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秦健副教授作了“关于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的报告,她强调实现这一大胆探索需要工程思维以及现有的机器人教育技术支撑。具体阐述了把机器人技术纳入特殊教育领域这一全新视角的课程体系以及提出了对师资队伍的强烈需求。
22日下午,该论坛主要以分组研讨的方式开展,研讨小组分别就目前目前相关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组一由王庭照副教授主持,蔡奕渔副教授和范里校长出席,主题为“大学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首先,南洋理工大学蔡奕渔副教授认为,自闭症儿童不喜欢别人触碰,技术与教育的对接,把必须的变成好玩的是关键。苏州仁爱学校范里校长强调特殊学校与大学的沟通非常需要,特教专业人数不多,非常需要得到大学的支持、培训与材料开发。老师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游戏设计与专业对接可以变成一套课程体系,这些都需要大学力量的支持。范校长表示师资更新慢,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大学的支持,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张伟主任阐述了特教学校师资缺乏、技术与专业等方面的缺失现象。这些均反映了大学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势在必行;研讨组二由李苗副教授主持,斯塔姆教授和莱布克博士出席,研讨主题是“特殊教育对教育技术有哪些需求?”与会代表分别针对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教学设计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评价机制等,并对特殊教育中较少被关注的天才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实施展开讨论。研讨组三由张立国教授主持,杨炽康博士和荷兰乌特列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福特范久霖根(Wouter van Joolinge)教授出席。研讨主题是“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前景探究”。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崔老师介绍了她们学校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如何通过技术改善残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质量, 范久霖根教授和杨炽康博士分别从具体软件系统和软件的设计原则两方面给予回应。张立国教授总结时提出技术在支持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国内教育技术届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还不够,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研讨组四由马红亮副教授和任凯博士主持,郑俭和魏水莲(Sui Lin GOEI)教授出席,研讨主题是“无障碍学习技术课程与教师培养”。郑俭老师介绍了无障碍学习技术课程,以及美国能够开设这些课程的原因,一是法律要求,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要求在个别化教育中要开设辅助技术教育,二是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魏水莲教授介绍了荷兰的课程设计和深度学习的新课程(New pedagogies for deep learning)项目。说明了无障碍学习技术课程与教师培养在中国有着广阔发展前景。
22日下午,“无障碍技术支持的学术研究国际论坛”闭幕式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教师教育能力发展中心三楼303举行。来自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重庆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温德斯海姆大学、乌特列支大学、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南京盲校、西安第二聋校、西安盲哑学校等国内外近20所所高校的大约31位学者、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合文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张凌云副处长作为中方签署文件的见证人和我院师生出席了闭幕式。论坛闭幕式由会议国际组委会联合主席南洋理工大学蔡奕渔副教授主持。闭幕式的第一项内容,我院院长张宝辉教授与荷兰温德斯海姆大学的莱克斯·斯塔姆(Lex Stomp)教授签订了院级合作意向书。我院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王庭照副教授与南洋理工大学蔡奕渔副教授签订了研究中心级的合作意向书、张宝辉教授还与荷兰乌特列支大学,福特·范久霖根教授签订了研究中心级的合作意向书。会议国际组委会联合主席张宝辉教授接着向特邀报告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授予证书。闭幕式第三项内容是针对会议研讨情况,四个讨论组代表分别就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无障碍学习课程设计,尤其是特殊教育与教育技术结合、与大学合作方面进行了总结汇报。最后,张宝辉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回顾和总结,对陕西师范大学的支持、会议的邀请报告人、会议代表和参会人员、会议的赞助单位、参与会议组织工作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师生等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代表会议组委会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会议材料的中英文翻译、会标的设计和会议网站的设计都是由教育学院的师生完成的,张院长为此表示自豪。对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慰。指出会议的胜利召开旨在促进中国无障碍技术支持的学习研究,召开这样的国际学术会议是教育学院制定的“国际化”、“信息化”和“本土化”发展策略的具体体现。此次会议也期待提升教育学院师生的视野、提供“国际化”体验并促进学科融合和交叉,为特殊教育信息化,改善特殊需要人群的学习能力做出贡献。








消息来源:http://se.snnu.edu.cn/The_development_of_dynamic.asp?id=17&bh=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