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学教师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的“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讨”工作坊在天津顺利举办。工作坊会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教育者与工作坊组织者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大规模引入“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现状,通过需求调研、深度解读和现场互动对“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缘起、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可能的应对策略和可能的误区做了深入探讨,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图一 工作坊现场
本次工作坊由国际科学教育学会理事会(ICASE)主席(2020-2023)、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科学教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曲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宝辉主持。工作坊现场的需求调研发现参与工作坊的人员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科技场馆的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但是多数人对为什么要进行和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所知甚少。跨学科主题教学通常以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挑战(problem/issue)、提出问题(question)、从事实践活动(practice)、在合作探究(inquiry)、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与创新意识与习惯。正式教育与科技场馆提供的资源与环境相互结合成为必然,因此校内外、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同行有了合作育人的好机会。张宝辉教授从自己1999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教育技术与科学教育博士学位的经历开始,介绍了自己在美国和新加坡工作十二年里亲历和参与的国际科学教育变革、对年会主旨报告人、美国科学教师协会主席朱莉·安妮·卢夫特的报告进行了解读,并指出,中国的科技教育者要吸收欧美等发达国家科学教育中注重科学过程的做法,同时也要保持中国教师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好传统。

图二 解读年会英文主旨报告
通过调研问题和研讨,与会者对在“双减”背景下进行科学教育加法需要进行的准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但是问题和困惑也很多,这也证明了张宝辉教授与合作者们历经五年研发的《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基础》慕课恰逢其时。

图三 《跨学科融合(STEM)教育基础》慕课的主要内容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在跨学科教学中的经验与感悟。通过本次工作坊和后续慕课学习,将进一步拓展现场科技教育工作者们的视野。
内容转自: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微信公众号
供稿人:刘波、李爽